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集团动态 > 正文
集团动态
联系我们

河北冀联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医保咨询    0311-87017616
养老咨询    0311-87812910
档案咨询    0311-87013566
职称咨询    0311-87013566
地址:石家庄新华区和平西路486号进出口大厦

集团动态

《灵活就业人员用工和社会保险》课题成果研讨会在吕梁召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晓军应邀参会

作者:冀联集团 来源: 日期:2021/5/27 9:45:53 人气:880

五月槐花香,相聚在吕梁。2021年5月18日-19日,中国劳动学会劳务经济与境内劳务派遣专业委员会《灵活就业人员用工和社会保险》课题成果研讨会在吕梁召开,本次研讨会邀请国内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相关领导参会,共同研讨“灵活就业人员用工和社会保险”课题成果。冀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晓军应邀出席


856951b547ebcafaaea75597555397b.jpg


会议由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中国劳动学会秘书长赵越先生主持,中共吕梁市委副书记、吕梁市人民政府市长张广勇先生致辞,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先生出席并讲话。

在致辞中,张广勇市长表示,《灵活就业人员用工和社会保险》课题研讨对于培育发展新业态、激发创业新潜能、开拓增收新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对研究成果的应用提出了殷切希望。


64ecb789c84938a42cb3417f6ac1bf8.jpg

在研讨会上,杨志明会长指出,面对后疫时代诸多不确定性,构建双循环新发展给予了确定性指向,新冠疫情给世界带来的损失无法估量,但危机中易于突破常规产生新事物。在劳动就业上最活跃的是新业态灵活用工快速发展,这有可能改变劳动管理中劳动合同“一统天下”的格局,也将推动劳动管理向“二元化”发展。这加速了我国劳动就业领域发生的变化,在劳动力需求上由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在劳动力供给上正由无限供给走向有限供给;尤其是大量新生代农民工投身劳动力就业新业态,新业态劳动就业与平台经济形成的新型用工合作关系以一种新姿态出现,就业方式、劳动形态、劳动管理中构建基于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与平台注册的新型用工的“二元”时代似乎已经到来,既区分于以往的劳动合同,又不同于习惯性的劳务协议,劳动的约定需要有新的形式,劳动权益应有新的保障方式。

杨志明会长强调,工业化时代以劳动合同为基础,通过细化的劳动分工和规制,形成有序的劳动管理链条;而网络时代则通过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摆脱传统班组式管理模式,从而适应平台化管理趋势产生大量新型用工方式,对于新型用工方式而言,既有优势又有短板。优势在于,新型用工方式促进了劳动效率提高与多行业融合;充分发挥劳动者的自主积极性;增加了就业机会;按单计酬,实现多劳多劳、技高多得等。短板在于,就业稳定性差;存在没有劳动合同乃至劳务协议,劳动合同、劳务协议并存的现象,缺乏新的监管形式和社保权益保护新方法;劳动诉求不对称;劳动争议处置与劳动监察执法没有劳动合同依据等问题。

对此,杨志明会长建议:对于新型用工,从监管上要实行审慎包容性监管、不能用老办法管理新业态,也不能简单地用传统的劳动管理规定来监管新型用工关系,对待新业态需要从先发展后规范、到边发展边规范,逐步探索积累到以规范促发展。对于职业伤害保险,要尽快研究出台新业态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对于社会保险,需要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逐步破除户籍限制;对劳动争议的处理,研究平台注册人员线下劳动争议调解和线上劳动争议处置相结合的试行办法,适应新业态劳动用工量大、点多、面广、争议类型多元的特点,场景录以被考,建立在线调解;劳动标准要避免“过劳”极端现象的出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业态用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数字化的抗疫红利为新业态用工提供了有力支撑,拥抱数据创新无限,拥抱技能发展无限,拥抱新业态未来无限。疫情尚未结束,创新正在进行,新业态劳动管理正在破题,研究走在政策前面,新政策要走在新业态市场曲线前面。新业态劳动管理将在贯彻新理念中有新认识,进入新发展阶段中有新办法,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中有新作为。

接下来,《灵活就业人员用工和社会保险》课题组专家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战梦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天玉、上海飞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王立刚、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翁仁木、清华大学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廖藏宜、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薛惠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盈华,分别从灵活就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研究、灵活用工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灵活就业人员税收管理研究、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险研究、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研究、灵活就业人员养老管理研究、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保险研究等方面做了相关研究成果汇报。其中王立刚先生表示,灵活用工服务平台在市场上监管中存在着巨大的作用,灵活用工服务平台促进内外数据共享化、帮助企业实现管理变革,同时也是政策执行的主要通路,是政策优化的有效支撑,对于灵活用工的市场监管,要在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发展,边发展边规范,以稳就业、促发展为重心,做到多部门协作,统一监管,同时要借助平台的大数据技术实现更好的管理与服务。

综合听取各专家课题成果汇报后,中国劳动保障报社社长赵国军先生、人社部调解仲裁管理司二级巡视员段光新先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二级巡视员周永波先生、中国劳动学会高级顾问熊坚先生、山东省社会保险事业中心李洪吉先生,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王怀忠先生等相关部门领导对研究成果进行点评并发表意见。各位领导对《灵活就业人员用工和社会保险》课题研究成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意见,希望课题组在各目标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加强各部分的联动协调,打破传统,树立新思路,建立多层次管理理念,为国家制定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活用工人员新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标签:

    地址/ADD:石家庄市新华区和平西路486号进出口大厦

    电话/TEL:0311-966888

    邮箱/E-mail:jilianjituan@163.com